版号严监管仍有游戏违规上线运营,软件下载站成“帮凶”

图片[1]-版号严监管仍有游戏违规上线运营,软件下载站成“帮凶”-众惠·诺聚工作室

证券时报图

现今来,我国对游戏品牌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强。到2021年,版号、实名制、防沉迷系统等现在作为手游产品上线运营的标配。6月底期间,多个省份发布了今日违规运营游戏处罚案例,处罚次数大幅低于往年同期。

证券日报·e公司记者看到,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不少无版号运营的游戏,还有许多游戏未推进实名认证和防沉迷要求,违规运营。严格监管下,这些违法游戏能够开通营运?记者看到,数量较多且缺少监管的“下载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意义。

多地处罚违法游戏

今年,上海市一起游戏非法处罚案例得到业内高度关注。在未获得游戏出版物版号和审查文号等相关许可的状况下,通过网络先后出版7款网络游戏。该企业的情形违反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要求,被处以扣留所有非法所得、罚款约111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今日对无版号运营游戏的处罚中,涉及总额较高的一起。

据记者统计,6月份期间,已有广东、上海、湖北、广东等多十多个省级公布了对违法运营游戏的罚款消息,数量大幅低于以往同期。

和此类上海案例一样,被处罚的游戏主要涉及的违规情形系无版号运营游戏,另有个别游戏因未明确落实未成年人维护机制被罚。

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监管的告知》,要求游戏产品上线前履行版号申请手续,自以前7月1日起,无版号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关于游戏版号发放和监管日趋严厉。严格管理下,为何仍有游戏无版号违规上线运营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司斌斌律师告知银行时报·e公司记者,市面上之所以一直能看见一些无版号运营的游戏,一方面是由于版号次数过少,成为稀缺资源,且版号注册的周期不可分析,满足不了游戏市场的实际演变需求。

司斌斌表示,还有个别小渠道或营运系统,基于短期商业利益的考量,铤而走险,对无版号游戏上线审核不明确,纵容了无版号游戏的开通运营。甚至以“教育”或“社交”等方式APP名义,将其开通营运系统,以降低游戏版号的审核。

下载站成重灾区

应用行业是游戏发行的重要平台。目前,各应用行业作为版号的规定已非常明确。主流应用行业均已确定要求,包含付费功能的游戏品牌发售前需提供版号。但记者看到,部分专业从事应用上架的公司,却在实行多种方法,规避应用行业的审查制度,成了“帮凶”。

“暂时没有版号的话,我们可以先帮你上,但没有版号不能保障必须能上架成功,有必须的运气成分。”一位涉足应用上架服务的专家对记者声称,之前他已有多个无版号游戏上架的顺利案例。“成功率说不准,有必然一下就顺利了,有必然上几次就会错误,就看审核把关严不严。”

相作为审查严格的主流应用行业,数量很多的硬件下载网页,无版号游戏更为集中。记者知道到,软件下载站推出的游戏,通常由公司或个人主动上传,或由站方直接从游戏公司官网上获取下载包,并提供给用户下载。

这类系统大多专业性不强,审核力量薄弱,基本不对游戏版号进行实质性审查,直接造成系统上无版号游戏扎堆上架。许多无版号游戏或者有意通过这一漏洞,将这种系统成为推广营销的重要平台。

以一个名为“PC6下载站”的官网为例,记者昨日检索发现,该系统介绍的14款“最热”游戏中,就有9款无法检索到其他版号信息。在“冒险解密”栏目介绍的14款游戏中,也有6款未查询到版号信息,其中还上架了个别海外游戏。

“主流应用行业作为制度执行会非常努力。但这些中小网站,对于管理抱有侥幸心理。只要还没查到自己身上,干一天算每天。”苹果应用商城服务商量江湖联合创始人史建刚对记者声称。

“另外也有效率现象,比如苹果应用商店采用有专业的科技队伍,他们是有效率去执行现有版号制度的。但即使是一个赚钱能力不是很强的渠道,他们似乎没有这种的技术实力去识别版号,或者必须更高的风险。”史建刚说。

市面上系统下载渠道数量很大,其中某些由个人运营,依靠搜索引擎引流,长期居于监管空白地带。此前,部分游戏或者发生过由于无版号运营而陷入处罚时,无法将游戏从这种下载站下架的问题。

现在6月,广东省广州市发布的一起无版号游戏处罚案例中,被罚公司法定代表人就递交《情况表明》称,公司在案发前已在游戏系统注册停止运营被罚的两款网络游戏,但因为游戏系统未立即处置,导致案发时两款游戏依然能在游戏系统上下载及运行。

防沉迷缺失应加强

无版号游戏,除了本身合规难题上的成本外,还遭受较高的防沉迷及未成年人维护成本。目前,国家现在实行统一的实名认证官方平台,实名认证、防沉迷已经变成主流游戏品牌的“标配”。但记者看到,现有违规运营的无版号游戏,这部分功能普遍缺乏。

7月17日,记者连续测试了前述“PC6下载站”上的9款无版号游戏,其中大部分也无实名认证和防沉迷设置,部分游戏或者不应该任何账号便可选用。还有个别应用安装后,手机平台显示为“风险应用”。

“无版号游戏能够接入官方实名认证平台,只能利用自己成立或与第三方合作成立实名认证平台,这种非官网的实名认证平台,难以确保玩家年龄和身份认证的真正性,可能使长期未成年人处于游戏,从而因违背《未成年人维护法》而受到民事处罚,这种处罚案例也不少见。”司斌斌介绍。

现在6月,北京市发布了多起违法游戏案例。其中,北京某信息科技企业自营的游戏系统含6款H5网络游戏,存在于每天22时至周五早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违规情形。还有网络游戏未提出未成年人以真正身份信息注册,并登陆网络游戏。两家企业被罚款的缘由均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比把关较为明确的版号审核,目前各大游戏平台并未对游戏产品能否接入防沉迷系统阐述实质性提出,也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暗示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功能的健全,更依靠游戏公司的自我审查并且有关部门的监管检查,出现漏洞的或许性更大。

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游戏行业研究院智库学者孙磊告诉记者,在游戏产品中,防沉迷和未保的优先级要远低于其它工作,即便先不谈论版号现象,落实实名制跟防沉迷也是游戏产品现今必需要做的工作。

“在现在的环境下,版号发放的总量不太可能逐渐增长。如果短期无法得到版号,至少现在必须利用这些方法,把实名制、防沉迷等工作先做好。”孙磊认为,防沉迷和获得版号虽然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你可以暂时没有版号,但无论能否开内购,必需要落实防沉迷。”

倡导有序退出

版号规则已运行多年运营,对于游戏行业的完善化和精品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意义。当前发生的违规运营思路,主要集中于数量较多的中小游戏厂商。

记者知道到运营,许多中小厂商之所以未主动申请版号,一方面是由于申请存在必须的经费和时间效率,而更多的是在现有管理制度下的侥幸心理。

从实际行政监管的公开案例来看,由于监管资源有限,目前所谓被处罚的游戏案例相对不多。各地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也主要以受理举报为主。一般是由于游戏被用户举报,或游戏有不良内容引发了管理部门的注意,从而形成行政处罚。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管控制度适中,既为个别企业生存发展留下了空间,同时又无法对违法情形产生威胁。而游戏公司必须自觉担负起更多责任。

“从立法层面上,有关政府部门对游戏版号的管控已非常明确,甚至经常被一些游戏市场从业者指责刻意严厉。我个人觉得,对于游戏版号的明确管理,有促进游戏产业安全可继续建设,目前对游戏版号的管控适中,处罚力度合适。”司斌斌说。

史建刚也表达了相同的见解。“政策的执行并不是打了折扣,而是有必须的缺失。目前无版号游戏的量其实还特别大,政策层面虽然是提倡大家逐渐主动放弃,这更具备当前游戏市场的真正情况。”

“目前游戏市场管理趋严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善,对于游戏版号的总量和审核速度,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差异。企业能做的就是在游戏内容上尽量合规;在防沉迷系统和未成年人维护上,要果断落实到位。同时要尽快处理游戏内容及营销中的巨大成本,做到合法合规运营。”司斌斌说。

(本文源于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都看到这里了,留下你的评论呗~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